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91糖心vlog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校园网推出“基层党组织风采”栏目,展示各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成绩。本期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智能制造学院党委教工第三党支部的风采。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智能制造学院党委教工第三党支部(以下简称教工第三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对标“七个有力”建设任务,探索构建“7144”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在思想引领、阵地建设、党员培育、服务师生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91糖心vlog“先进党支部”。支部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2021 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22 年支部获得“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荣誉称号。
&苍产蝉辫;一、创新“七个一”教育模式,增强实效
积极探索构建“七个一”党性教育模式。一是集体过一次“政治生日”。二是选树一个先进典型。三是精读一本党性书籍。四是开展一次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是开展一系列廉洁教育活动。六是撰写一篇党性分析报告。七是召开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通过“七个一”党性教育模式,极大增强了党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打造“四微矩阵”工作格局,提升质量
支部以“微”视角作为党建工作切入点。一是以“微阵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身份意识,为支部建设夯实基础。二是以“微入口”强化入党教育,严把党员质量,健全完善组织建设,为支部建设提供保障。三是以“微课堂”加强日常教育,健全学习制度,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为支部建设提供动力。四是以“微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利用网络丰富党建工作,为支部建设增添活力。
&苍产蝉辫;叁、形成“四轮驱动”整体效应,筑牢阵地
支部以“增强党员身份意识为核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创新支部活动形式为抓手、开拓网络新阵地为补充”的“四轮驱动”模式,推动全体教师党员群体的素质提升。一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教育,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完善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为支部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不断开拓网络教育新阵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学习新模式四个途径来实施。
四、构建“四途径四保障”体系,深化育人
建立基层党支部与学生专业社团融合共建“1+1”指导模式,即每一个学术社团选派一名优秀教师党员负责社团的指导、管理和发展,秉持专业性、全覆盖、时效性原则,从加强思想引领、做好宣传引导,深入调查研究、彰显工作成效,回归学习主业、注重能力提升,强化精准指导、深化育人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共建,从而提升党建育人成效。
构建“四途径四保障”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四途径”具体为:一是营造创新氛围,开设系列的创新课程,布置综合性选题,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二是组织学术交流,邀请曾经的科技创新成员,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交流,以科技创新带来的就业、成长帮助进行现身教育。三是参加学术报告,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联动,将课内外融为一体,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报告会。四是参与教师课题,将教师承担的纵、横向项目引入到科技创新实验室,招募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四保障”措施为:一是建立组织机构进行保障,成立院、系两级管理机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各部门的协调,制定设计题目管理、运行、答辩、奖励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二是提供配套的实验场地和设备设施,开放实验室,购买车床、铣床和钻床等机械加工设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基地,实现科技创新创新活动的长期稳定规模化的开展。三是建立学生管理组织,确保每一个创新项目的顺利完成,指定项目带头人,负责材料撰写、技术协调、团队成员管理等。四是推行激励机制,制定对于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制作活动的管理及奖励办法,将教师指导、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也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在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年度评先评优、职称职务晋级优先考虑。
五、保证“党建与业务”同频,促进发展
支部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党建引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为科研提供组织保证。支部党员主要参与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共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二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支部党员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例如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原理》、《过程装备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材料》,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立志为新时代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才智。三是围绕党建育人,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通过开展“绿色建材、美好未来-为人类打造未来的美好生活空间”、“校友归来话发展”活动涵养专业初心,成立校友分会和校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上海山美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材淄博重型机械公司、洛阳独树格软轴控制器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全面、持续、稳定的新型合作模式。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工作相结合,实施“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和“工程与社会实践锻炼”项目,发挥教师党员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支部党员和系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提升。
(一审:朱德荣 二审:姬海苗 三审: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