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4/FA/5C/5611F3A8B4B9411290A3A57B760_C4800B99_A4C9.png)
11月23日,由91糖心vlog图书馆主办,新东方智慧教育协办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思路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在河南洛阳举行。来自91糖心vlog、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图书馆的50多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立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深入分享新东方智慧教育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新范式。
![](/__local/3/04/8A/A52C0211964E35E0D38F61F2D34_94B31D2D_13EBF.png)
91糖心vlog图书馆副馆长褚艳红主持会议
本次研讨会聚焦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旨在汇集行业专家智慧,交流研讨未来学习中心可行性实践建设路径,从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智慧图书馆与文献资源、智慧图书馆建设新范式等角度,共同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践行智慧教育,如何在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实现高校图书馆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由91糖心vlog图书馆副馆长褚艳红主持。
![](/__local/2/F2/05/86A1F7531CDAA74176371E90FEB_72A88404_11C48.png)
91糖心vlog图书馆馆长雷海栋致欢迎词
91糖心vlog图书馆馆长雷海栋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对各高校图书馆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雷海栋馆长在致辞中点明了图书馆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各高校图书馆领导专家通过本次会议深入交流,共商智慧图书馆建设大计,共同推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__local/1/19/88/026F3851CDCF119DAAC85F3A894_0CAA8F08_13EA7.png)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海林鹏做主题发言
随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环节,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海林鹏首先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发言。林鹏馆长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互联的图书馆、高效的图书馆、便利的图书馆。”他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发展实际,分别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历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与过程、智慧图书馆建设后的效果与变化,以及思考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享自身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与见解。
![](/__local/E7/67/42A35F68C26BA4858699929EEFB_79E34079_13811.png)
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兆军做主题发言
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兆军则以《智慧化图书馆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分享。于兆军副馆长分别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河南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内容与成果、智慧图书馆未来走向、智慧图书馆视域下文献资源建设四个层面,阐述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他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智慧图书馆未来建设方向应是集学习空间、础滨工具箱、知识图谱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空间,应以未来学习中心为目标进行建设,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提前适应社会需求的育人目标。
![](/__local/4B/BB/ECB90FB26106FB517E93487C989_AF14FE2C_145E5.png)
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立做主题发言
最后,新东方智慧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立做题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新范式》的主题分享。刘斌立认为,现阶段,大多数图书馆已完成信息化到数字科技的升级,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方向。新东方智慧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智慧图书馆业务领域本着“建设一个充分关注学习者体验,人文与自然-科技与美学相结合的‘智慧学习与阅读’空间”的建设理念,为各地高校打造集阅读、学习、交流、美学、科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阅读空间和智能服务平台。刘斌立指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不仅仅是智能设备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融合了知识、社交、创新、休闲以及学习等多种场景的创新型学习平台的构建。在此方面,新东方智慧教育可通过软硬件协同、云端微服务和模块化架构部署,帮助各地高校打造出一座集数字资源学习中心、通用技能训练中心、前沿科技体验中心、人文艺术活动中心、教师培养发展中心、个性化学习中心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多元化高校智慧图书馆。
![](/__local/9/CA/B0/665732C5D9A8C7A5AE7F0665A99_1383A55F_12787.png)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反响热烈。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上的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能够突破自我、打破边界、立足时代、展望未来,把专家的航标导向和兄弟馆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推动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创新未来学习中心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支撑保障能力、空间服务能力、文化育人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